查看原文
其他

食在云南 | 下饭神器:弥勒风吹豆豉,一粒嘎嘎香

拾云南 2024-04-27

云南,因其地域和民族的多元化,孕育出了一片“美食绿洲”,滇越铁路沿线,就是其中一块“味蕾田地”。


1910年,滇越铁路正式通车,米轨火车的汽笛声,吹响了云南走向近代社会的号角。百年以来,诞生于滇越铁路沿线的城市,在人文风物的交汇、融合中成就了自己的美食文化,它们散落在云岭大地上,灿如繁星……


8月21日,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出品的系列美食纪录片《食在云南》正式上线。该纪录片以滇越铁路为主线,通过展示沿线各地特色美食与饮食文化,面向全球,推介云南的自然风物和人文风情。


浓郁的民族风情

岁月如诗如歌

放眼皆是绿荫叠翠

惹人心神沉醉


这里是人文福地

这里是丰饶之乡

这里是

云南弥勒


纪录片《食在云南》截图


得益于优越的气候条件

温泉之乡弥勒的温度与湿度

尤其适宜微生物生长

当地人顺应天时地利

造就了驰名八方的传统名食

风吹豆豉



泡澡4小时后

大豆喝足了凉水

通体圆润晶莹

此时

以流动清水再次为其沐浴


纪录片《食在云南》截图


‍‍洗净尘埃,转至灶台

抚平后

盖上被子以防泄气

集体猛蒸桑拿两小时

锅中的大豆变得不再陌生

因为‍它们彻底熟了


纪录片《食在云南》截图


‍才下热炕,又上凉床

大豆需在此自然冷却

直至心都凉透


纪录片《食在云南》截图


翻动,平整,静置

感受完人间冷暖

大豆迎来酵母


两者充分翻动搅拌

以确保大豆和酵母混合均匀


纪录片《食在云南》截图


随后

用透风的簸箕分装

移至发酵室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

仅需一个夜晚

大豆便完成了首次发酵


纪录片《食在云南》截图


发酵后的大豆易粘连

经双手搓开,又是粒粒分明


红糖水混合白酒加入大豆

再加盐、辣椒和小茴香

拌匀静置

最后在自然风的吹拂下完成发酵

风吹豆豉

正因此工序而得名


纪录片《食在云南》截图


香菇红油豆豉

历经半个月的腌制发酵

风吹豆豉香辣可口、滋味绵长

混合香菇加工后

则是红润火辣的下饭利器

香菇红油豆豉


纪录片《食在云南》截图


豆豉蒸扣肉

加入豆豉的蒸扣肉

不仅色泽光亮

还味感浓郁、留香久远


纪录片《食在云南》截图


青椒炒豆豉

和青椒一同翻炒

微辣咸香

味道十足,很是下饭


纪录片《食在云南》截图


豆豉凉拌面

面香与豆豉香在口中交织

让人食欲大开


纪录片《食在云南》截图


豆豉粉蒸排骨

排骨的表面油光发亮

豆豉的口感更是鲜香四溢

夹起一块儿入口
嫩滑无比

纪录片《食在云南》截图


麻辣鲜香豆豉鸡

大块儿的鸡肉配上粒粒豆豉看上去色彩鲜艳吃起来辣中有香、粗中有细

纪录片《食在云南》截图


清风拂过弥勒大地

搅动醇厚豉香

历尽烹饪的可能

在食材的碰撞与风味的交融之中

它颗粒虽小

却统领着一众风味


纪录片《食在云南》截图


在这仅有方寸的餐桌之上

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纪录片《食在云南》截图


滇越铁路经过百年历史沉淀

自带多元共融的文化特质

包括美食文化在内的多国文化

在这条铁路上碰撞与交融


纪录片《食在云南》

用一地一美食

开启一段别样的“铁路美食之旅”


-END-

拾云南 | 食在云南


 精彩推荐




往期精彩回顾

在秋天见一面吧,去看看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的灿烂容颜

食在云南 | 成年人的快乐,大概就是微醺吧~

来保山,感悟最美的“诗和远方”

食在云南 | 弥勒山羊肉,好吃!

跟着霞客游云南,开启一场水果自由之旅~

食在云南 | 用制做华宁陶的窑炉和红泥烹饪菜肴,味道如何?

昭通大山包 | 云起是仙境,云散是人间

食在云南 | 来一碗华宁糖水,从舌尖回味到心田~

在屏边大围山,遇见绝美秋天~

食在云南 | 宜良名茶十里香

顺水推“舟” 载“谊”而来——云南为“中柬友好年”增光添彩

食在云南 | 到宜良-徐家渡,开启一场“铁路美食之旅

有了这道滇味,一顿“炫”3碗不在话下🤨

食在云南 | 宜良抗浪鱼,小小的身躯大大的美味

美景上新!《楚雄初秋旅游指南》来了→

食在云南 | 宜良烤麻鸭,滇菜的“绝绝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